河南心意六合拳名家杨祥麟先生

杨祥麟先生,生于1896年, 归真于1978年。杨先生是近代心意六合拳史上最著名、功夫最纯的心意拳家之一,是位名副其实的心意六合拳一代宗师,其一生中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流 经河南周口的沙河及二板桥下小黄河,将周口划分成河西岸、河南岸及河北岸。在那里,心意六合拳、查拳、七势拳、孝子拳十分流行。在清末的河西岸,被誉为拳 窝子,除上述种拳外,主要有玩枪的,玩鞭的,及玩捶的最出名。而所谓玩“捶”的最主要指“心意六合捶”,“枪”则指“六合枪,九步十三枪”,“鞭”指的是 “晰(曦)阳鞭”,后来“枪”与“鞭”又被吸收到心意门中。在河西,被吸收到心意门中的器械还有“六合棍”(为六趟单练,与姬龙峰祖师原传的短套路“眉齐 棍”,在劲法上一致,练法上有不同处)、“鸡爪剑镰”,及“长二节棍、三节棍”。这些器械练法上与心意拳要求一致,简朴实用。河西这些心意门器械十分保 守,每代每样器械得真传者,寥寥无几。流传至今,每样器械得大概者,屈指可数,得真传者,仅一、二人(现今又有不少人将比较花式的查拳门器械声称为心意门 器械),一代宗师杨祥麟大师便是诞生在清末民国初这个拳窝子里。



清咸、同年间,心意六合拳宗师、鲁山黑虎桥的买壮图先生,最早将心意六合拳传给了周口河西岸的袁丰义。后来,买北图先生的表弟、宝丰的李海森又将心意拳传给了周口河南岸的武举人袁长青及马四聋子。袁丰义原先练的是孝子拳、铁沙掌,袁长青原先练的则是查拳。

买 壮图传的是长三步大架(有的称过步)心意六合拳,李海森传的则是一字步小架(也称疾步)心意六合拳。于是心意六合拳便在周口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发展起来。 到了上世纪初,周口河西袁丰义宗师门下已出现了三位杰出的代表,即尚学礼、杨殿青、卢嵩高,也只有这三位是袁丰义众多弟子中练成的。另外,达恩庆(达老 恩)、李守真则略逊之。

周口河南岸袁长青的众多弟子中如:袁洪亮、买金奎、马言才、马存典、尤万顺、陈金具、杨树田、陈金坡、白前中、买向生、买学远等,以买金奎、马言才、袁洪亮最著名,其中马言才、马存典暗地里兼从马四聋子学。从马四聋子学的还有河西人(在河南岸开中医药铺)王学思。

河西三杰中的尚学礼大师原本是袁丰义的孝子拳弟子,尚学礼力大无比,有绰号“挪山虎尚学礼”,约生于1859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无常,终年73岁。

杨殿青大师,一生只练了心意六合拳,约生于1869年,无常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大饥荒逃难时,饿死于安徽界首,终年74岁。人称“飞天狮子杨殿青”,是三杰之中心意拳功夫最纯的一位。
 

 卢 嵩高大师一生也只练了心意六合拳,因离师较早,功夫较二位师兄稍逊一筹。然四十年代初,六十多岁的卢嵩高先生遇七十多岁的丁仁大师,又得其真传,其拳艺较 其离师时更上一层楼,人称“赛哪吒卢嵩高”(丁仁在辈份上与买壮图同辈,是白先师的弟子,而白先师则是李祯之弟子)。卢嵩高大师与杨殿青一样,于1961 年因饥饿等原因,无常于三年大饥荒中。这三位宗师的各自弟子中,又各出了一位练成的杰出弟子。他们是尚学礼的亲外甥李好友,杨殿青的亲侄子杨祥麟,卢嵩高 的大弟子李尊贤。

李好友与杨祥麟都是河西岸人,前者身高马大,人称“赛黑熊”,后者壮实敦厚,人称“半截塔”,他们同时得到尚学礼、杨殿青传授,但因亲属关系,又得尚、杨各自秘授。

李尊贤,原籍为河南沈丘人,最年随马氏三杰(马忠卿、马忠启、马忠义)学查拳,后迁居上海沪西,遂拜入卢大师门下,为卢大师大弟子,并在卢大师众弟子中最为杰出者。李尊贤生于1904年,早年参加地下党,文革时被诬陷为叛徒特务,1972年自杀身亡,未及传艺弟子。

李好友年龄与杨祥麟相仿。六十年代三年大饥荒刚结束,被学弟、弟子们从周口老家请到武汉,因食过饱,又在众人的盛情邀请下表演一把拳艺,一个雷声发劲,竟将饿了数年的薄肠壁崩断,横死在学弟倪德生家(倪德生与李好友同辈,但并未从学于尚学礼,而是由师兄李好友代师传艺。




杨祥麟,又名杨鸿瑞,排行老四,绰号“半节塔”、“铁掌”等,是整个心意六合拳史上功夫最纯,练至大成境界的寥寥数位宗师之一。他历经种种磨难,七十年代 也过着半饥不饱的生活,壮实敦厚的身子,竟硬生生得消瘦下去,1978年终无常。临终前,除了长期饥饿的原因外,并无疾患。杨大师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 的故事。



河南周口,人称小武汉,这因为一条沙河将周口隔成南北两岸,而北岸一条人称“小黄河”的支流又将北岸隔成东西两部,一代宗师杨祥 麟便诞生在周口河西。河西有两支不同系的杨姓居民。杨祥麟大师所属一系原是河西大户人家,祖上是周口的望族,**战争时败落。其以沙河上经营南北河道的物 资运输为业,称“鸿运转运公司”。在清代,沙河的南北运输十分繁忙,后来修了公路,通了火车,杨家的运输业便败落了下来。杨祥麟大师的父辈为“殿”字辈, 有兄弟四人,老大杨殿元,老二即是赫赫有名的心意六合拳大师杨殿青,老三杨殿邦,老四杨殿恩。老大杨殿元也有四子,这一辈为“鸿”字辈,其长子杨鸿恩,次 子杨鸿品,三子杨鸿顺,四子杨鸿瑞。杨鸿瑞又名杨祥麟,即本文的主人公,也是本人恩师白文义先生的业师。杨殿青是杨祥麟大师的二叔,有二子二女,长子杨鸿 亮,惜1947年早亡,次子杨鸿生。杨鸿生先师也是本人的师爷,是刘师的老师,生于1915年,1988年10月31日不幸因车祸而亡,享年73岁。杨殿 青当年见侄儿杨祥麟身体壮实,便让其主练三节棍,此三节棍由白文义、石耀祖二师传给了本人。杨殿青让次子杨鸿生主练鸡爪镰,取其轻巧。因杨鸿生体质不若堂 兄杨祥麟强壮,杨鸿生师爷的鸡爪剑镰,一生只传了两个人,一是杨祥麟的次子,“凤”字辈的杨凤魁,又名杨慈悯,另外姑表亲刘家一子弟,即本人的鸡爪剑镰、 六合枪等的恩师刘先生。


杨祥麟(鸿瑞有二妻,大的妻子是出生大户人家,生了一个女儿,后去了洛阳,小妻是穷人家的,生了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及杨 鸿生的子女皆“凤”字辈,如杨祥麟长子杨凤祥(又名杨青海),次子杨凤魁(又名杨慈悯),女杨凤英,凤莲,凤玲。其长女在洛阳,杨凤英丈夫之弟刘向民在周 口,今年86岁,也是杨祥麟的弟子,仍健在。




杨鸿生也有数位子女,长子杨波随军在上海落户,次子杨凤岐在西安。杨殿青的二个女儿分别去了上海与郑州。

目 前“凤”字辈的还有杨祥麟二哥杨鸿顺的儿子杨凤山在周口,今年85岁了,仍健在。杨家“殿”字辈、“鸿”字辈、“凤”字辈三代,人口众多,然练心意六合拳 的仅“殿”字辈的杨殿青,“鸿”字辈的杨祥麟、杨鸿生,以及“凤”字辈的杨慈悯,及杨祥麟大师一侄女(三年大饥荒时走散,听说去了新疆,但至今无消息)寥 寥数人,而杨慈悯后又因受刺激而精神失常,已不练拳,殊为可惜。

杨家自杨殿青得心意六合拳真传,甚惜其技,择徒授受甚严,传人甚少,与绝 大多数得真传者一样,十分珍密其技,不肯轻传。在河西的另一支杨氏有位“堂”字辈的杨凤堂,也是杨殿青的弟子,后移居信阳,其兄弟有杨宗堂、杨学堂等多 位,分布在周口、驻马店、信阳等地,其晚辈为“海”字辈,如杨海龙、杨海兵、杨海明等。杨海明现住信阳,是杨凤堂之子,前年我在嵩山少林寺旁的回民武术学 校中与海明先生进行了交流,看看都是杨殿青传下的,有何不同。果然发现有不少差异,海明先生的四把也与杨祥麟大师所传的不甚相同,可能是他后又拜师于化龙 老师,受于老的影响所致。此支杨氏在周口以做烧卖出名。杨凤堂先生与杨祥麟大师十分交好,杨大师每次路过信阳时,总去杨凤堂先生处。本人有一张得自日本友 人甲菲正也的杨大师七十年代初的“落把”照,与网上杨海明先生出示的杨凤堂先生的“落把”照在外形上十分相似,可见杨凤堂老先生也好功夫。



杨 殿青生于1869年,卒于1943年,心意功夫最精、最纯,人称“飞天狮子”,惜于1943年逃荒时饿毙于安徽界首,时其孙杨凤岐方满周岁。杨祥麟师生于 1896年,卒于1978年,自言十岁时尚见过袁丰义,可见袁丰义在1906年左右尚健在。杨大师十二、三岁时始随叔父杨殿青、师伯尚学礼学艺。起初,杨 大师母亲不让学,担心杨大师脾气不好,学了易闯祸,可杨大师之父杨殿元却要让杨大师去学,说道:“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怕啥?”杨大师生性酷爱 武术,其子杨青海曾对本人说:“世上再也找不出一个比他父亲更爱练武的人了。”白文义老师也说,“杨师练武一日下功三次,一辈子如一日,临终前还不肯停 练。”正因对心意六合拳这种至诚之热爱,酷爱练习,又有亲叔父的耳提面命、师伯的倾心传授,加上自己的悟性、天份及努力,杨大师到了二十岁左右已经练成。

杨大师早在二十岁左右即已练至大成境界。与杨大师齐名的有尚学礼的外甥李好友。李也兼得师叔杨殿青的传授。杨祥麟与李好友年龄相仿,功夫也相仿,杨大师个 矮胆大,人称“半截塔”、“专打大个”、“铁掌”。李好友则个大胆小,人称“赛黑熊”。功夫略逊二人,但也十分杰出的还有河西的王占臣、李青义(大老李) 白元星,年龄也与杨、李相仿。想当年袁丰义在河西传心意六合拳,弟子众多,练成的只有尚、杨、卢三人。而尚学礼、杨殿青在河西传艺,从学者更多,但练成的 也只有尚学礼的亲外甥李好友,杨殿青的亲侄杨祥麟。而去了上海的卢嵩高众徒中,功夫最好的也只有李尊贤。

因尚学礼民国18年打擂,1932年无常,故许多其弟子实则上是李好友代师传艺的。惜李好友于三年大饥荒稍后的1962年因长期饥饿又突然饱食,在众人的盛情邀请下表演一把拳艺,一个雷声发劲,竟将饿了数年的薄肠壁崩断,死于非命,殊为可惜,终年66岁。

杨 大师少年时在周口专爱找大个打,不少人都吃了亏。有次杨殿青在茶馆听到有人要一起对付他那位钟爱的亲侄子,于是就把杨祥麟叫去说:“一些人要一起对付你, 我给你说说四面子用法,可对付众人”。于是那些人都不敢在陆地上找他事。一次,那些人在水中,有人对着岸上的杨大师说:“你有种下来”。杨说:“有种上 来”。那些人不上岸,只用话激他。少年的杨大师竟冲动地下到河中,由于他水性不好,被数人淹在水中,老前辈闻讯赶来才救了杨。

在周口时,杨大师用掌打碗口粗的树,每树相距4至5米,打到第五棵树,第一棵还在抖动(西安清真大寺的一棵槐树,也被1956年后移居西安的杨大师长年累月地打了一个凹陷。2006年,在大寺里,白师指着一个已长成的大槐树对我说:这就是杨先师当年练掌的树)。

一 日心意六合拳的晚辈们给前辈上坟,在回来的路上,李好友的亲哥李好义(也练心意拳)趁杨大师不备用左单把(他本身就是左撇子,练的是左势单把)打了杨大师 一把,杨双手一个鹰捉抓带李兄弟的衣裳,一个头把意即打去了(外界只知杨大师以铁掌著,然杨大师的头把意、栽捶、截腿比他的掌更厉害,轻易从不敢用。白师 曾说,杨先师的头颈一运内劲,从背后看象青蛙,脖子变粗,头似乎变小了,不敢用头打人。白师也继承了这一绝技,在新西兰时,白师对我的一位洋人学生稍稍演 示头把意,威势逼人,不可阻挡,似乎无坚不摧,吓得我学生惊叫着连连后退)。还好李兄弟躲得快,只受了一分力,新衣服全被撕破了。李好友不愿意了,说: “你打我兄弟就是打我。咱俩见见(指交手,当时李好友也练成了)”。杨大师答道:“见见就见见”。遂约好珠玛(周五礼拜)后比。大家说这两人,谁打谁都得 死,竭力劝开,避免了一场灾难。

杨大师第一次真正的比武出手是在他22岁时。一日在某清真寺礼拜完表演武术,有一项三节棍进枪。拿三节棍 的是徒,拿枪的是老师,徒弟输给了拿枪的老师,把三节棍扔在一旁,大家齐声喝彩。观众中的杨大师走上前去,拣起三节棍对那位持枪的教师说:“你进进我”。 那人一愣,大家一看要动真格的,遂竭力劝开。杨大师遂离寺而去,刚走不远,被那人派来的徒弟追上拦住,说:他老师有请。杨大师说:行。便与此人一同去其老 师处。见了面,那教师也不多说废话,直截了当地说:“咱见见手”。杨大师说:“好!你先进还是我先进?”那教师说:“你先进吧”。杨大师遂一个践步上前, 用双把将那教师打飞出几米,背撞在墙上,胸骨坍陷,闷了过去。其徒在旁见师父被打,也站了一个架势,说:“你进进我”。杨抬手一个大裹便将其打飞了。杨大 师70年代初回周口看到那人拄着拐杖讨饭。杨大师给了一块钱。他说起此事,话声低沉,并说,出手三分灾,嘱不可轻易出手。有次在豫、皖交界的安徽境内的界 首,有位名叫方四的拳教师,练的是汤瓶七势拳,人高马大,长了一个被杨大师说为“牛脖”的壮实拳师,在清真寺礼拜后,故意在杨大师面前对众人说:“七势打 六合,如同蓖篾上抓馍馍”。杨大师闻言便说:“我这个馍馍粘手,不好拿”。话不投机,二位便动起手来。杨大师一个栽捶将其打了连翻两个跟头。杨大师长子杨 青海是司机,77年开车去周口还遇见这个人。他对杨青海说,你父亲功夫好。还拿了一袋自留地种的小麦给杨青海,让他代向其父亲问好。



张云龙老师演练的心意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U9zOAFJK7I


更多精彩视频: 

https://www.youtube.com/user/learngongfu/videos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